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出版计划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28 11:42:41  浏览:878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出版计划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

新闻出版署


关于出版计划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
 (新出图(1993)1247号 一九九三年十月十日)


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闻出版局:
  为贯彻党的十四大精神,建立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的新的出版体制,多出好书,使出版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根据目前深化改革和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现就出版社出版计划管理的若干问题通知如下:


  一、各出版社要加强出版计划工作,组织专门人员,集中集体智慧,抓好对每一选题的分析论证,认真审核,严格把关,确保质量。各出版社的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制定出版计划工作的领导。


  二、年度出版计划由出版社根据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认真制定。
  出版社要将年度出版计划报送主管部门审核批准,然后报新闻出版署备案。
  省、自治区、直辖市内不属于当地新闻出版局主管的出版社,其年度出版计划由其主管部门审核批准,主管部门须将审核批准的出版计划送当地新闻出版局审核同意,然后报新闻出版署备案。
  大学出版社的年度出版计划要报学校和主管部门审核批准;主管部门须将审核批准的出版计划送当地新闻出版局审核同意,然后报新闻出版署和国家教委备案。
  出版社的中、长期出版计划、重点图书项目,要经过主管部门审核批准,然后报当地新闻出版局和新闻出版署备案。
  凡按规定属于专题报批的选题,仍应按有关规定的要求报新闻出版署或有关部门审批。


  三、制定年度的出版计划应是在头一年的第四季度。年度出版计划经过批准后需增补选题,要在发稿前一个月将选题计划报送主管部门审批,如果有特殊急件须随时报批,出书后补报选题计划的将按本通知第六条处理。


  四、新闻出版署将根据党和国家的要求及图书市场的变化,对制定第二年年度出版计划提出要求,予以宏观指导。新闻出版署还将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需要,编制图书出版重点选题的五年规划,并对出版社制定中、长期出版规划提出宏观指导意见。
  新闻出版署根据国家的出版规定对各出版社的选题进行宏观管理,结合国家的出版情况对选题进行必要的调整。


  五、出版社按专业分工出书,对于调整完善图书结构,提高图书质量,有着重要作用。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必要适当调整专业分工范围,以适应当前情况。关于科技出版社,新闻出版署已于1992年7月发出《关于调整科技出版社出书范围的通知》,规定科技出版社出书可以“立足本专业,面向大科技”。其它各类出版社,今后仍要遵守按专业分工出书的原则。


  六、未报选题计划而出版的图书,特别是规定需专题报批而未报批的,将按违反出版管理规定予以查处。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工作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工作的通知

卫办医发〔2006〕13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网成员单位:
为加强对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指导、监督和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护患者用药权益,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总后卫生部于2005年8月下发《关于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及细菌耐药监测网的通知》(卫办医发[2005]176号)(以下简称《通知》),在全国建立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和“细菌耐药监测网”。中国医院协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和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受主管部门委托,在多数监测网络成员单位的支持下及时组织完成了第一次监测,向成员单位反馈了监测结果,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供了监测数据。但是,部分医院未充分认识到监测工作的重要意义,未按照有关要求完成人员培训、数据上报等工作,影响了监测的顺利进行和监测结果的质量。为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和细菌耐药监测网成员单位的管理,切实做好监测工作,保证监测质量,特提出如下要求:
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监测网络成员单位要高度重视两项监测工作。卫生行政部门要督促辖区内成员单位及时完成监测各个环节的工作。各成员单位的领导要加强对监测工作的支持和领导,积极为监测工作创造条件。相关部门要按照监测方案的要求认真、及时、准确做好数据的搜集、处理和上报工作。
二、为扩大监测网络,更加准确地反映我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所有部属部管医院均列入两个监测网的成员单位。所有部属部管医院要按照《通知》的要求带头做好监测网络的相关工作,同时认真开展本单位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通过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和细菌耐药监测网所有成员单位要在中国医院协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和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的组织下进一步做好监测各个阶段的工作,保证监测工作的及时顺利完成。对于不按要求完成相关工作的,我部将予以通报批评。
四、中国医院协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和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要认真组织监测各项工作,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改进监测方法和方案,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在工作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请及时报告我部医政司。

二○○六年七月七日



最高人民法院、外交部、公安部关于办理外侨各种证明的公证费问题的联合批复

最高人民法院 外交部 公安部


最高人民法院、外交部、公安部关于办理外侨各种证明的公证费问题的联合批复

1963年12月15日,最高法院、外交部、公安部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63)沪高法证发字第1274号报告已悉。今将所请示的几个问题答复如下:
一、你院请示的第一、二、六等3个问题,同意你院的意见。
二、你院请示的第三、四两个问题,我们的意见是:根据1956年中苏互免公证认证的协议,凡是“我国家机关发出的,盖有正式印鉴的出生、死亡、结婚、学历、工作(经历)证书(中国文字的)”双方互免公证认证手续(见1956年6月16日外交部、司法部联合通知)。法院或公证处为苏联公民出具的上述证明,不收公证费,只收工本费和手续费(共5元)。至于“私人出具的解放前的上述证明”法院或公证处只证明其签字属实。“照章征收公证费即征收公证费10元(一般所说的公证费,包括工本费和手续费在内)。证明签字属实和委托书、副本与原本相符、外文译文与中文本相符、离婚、亲属关系证明等按件征收公证费的文件,过去各地收费标准不一,今后无论苏联公民或其他外国公民,一律按件征收公证费10元。另外,对遗嘱、赠予以及其他公证文件,过去各地收费办法不一,如是按件征收,即征收公证费10元,如是按比例征收,仍按过去办法办理,待以后,另行研究决定。
三、你院请示的第五个问题,我们的意见是:给我国公民办理的上述证明,过去各地收费标准不一,有几个高级法院提出,凡是按件征收公证费的,以每件征收公证费5元为宜。我们同意这个意见。但对有困难的,或符合其他减免条件的(如将财产赠予我社会团体)可根据具体情况减收或免收。公证书上亦不写征收公证费的数额,以便与给外国公民办理的公证文件相一致。至于给我国公民办理的按比例征收公证费的证明,仍按过去办法征收,暂不变动。

附: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请示函
最高人民法院:
我院收到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外交部1963年8月13日(63)法司字第171号、(63)公发(政)字第562号、(63)部领二字第8/8号关于今后办理外侨各种证明问题给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安厅、外事处的批复的抄件。对此批复中的若干规定,我院在执行中遇到一些问题不够明确,特报告请示如下:
一、过去我院为苏侨出具有关工作、学历、出生、死亡、结婚、离婚等项证明,根据上海市人民委员会1957年批准施行的“上海市公证收费试行办法”一律征收公证费人民币3元,并在公证书上写明。根据你院批复第二项,今后为苏侨出具的上述证明,不收公证费,只收工本费和手续费5元。今后在公证书上是否要写明征收工本费和手续费5元?我院意见,在公证书上不写,另出收费收据。
二、批复内第二项规定:“为其他国家侨民出具的上述各项证明,一律征收公证费(连工本费和手续费共10元)”。公证书上是否要写明:征收公证费人民币5元;或征收公证费10元;或公证费5元,工本费和手续费5元;或者都不写?我院意见:公证书上都不写,另出收费收据。
三、批复内第三项规定:“外侨要求我公证机关公证私人出具的解放前的上述各项证明,经调查情况属实者,可由法院或公证处公证,并照章征收公证费”。按这一项的精神,是指法院公证某人的签字属实,所称“照章征收公证费”是否仍然指以上新规定征收公证费5元,另收工本费手续费5元?此处所称外侨是否包括苏侨?苏侨要求公证此项证明,是否只征收工本费手续费5元?
四、对于外侨要求公证委托、继承遗产、副本与原本相符、外文译本与中文本相符、签字属实等,今后是否仍按照我院原收费办法征收公证费?是否另须加收工本费和手续费?
五、过去我院对我国公民要求出具到国外使用的出生、死亡、结婚、离婚等项证明,与对外侨收费一样,一律征收公证费人民币3元。今后是否仍收公证费3元,还是征收公证费5元及工本费、手续费5元?我院意见:对我国公民要求出具上述证明,仍照我院原收费办法,只征收公证费3元。但为统一起见,今后在公证书上都不写明征收公证费多少。
六、批复内第八项规定:“对于外侨要求出具或公证我不宜承认的经历、学历等项证明,则不予办理”。对于在外商工厂企业当门警、警卫、工头的外侨要求证明此项经历的,是否可予办理?我院过去对于这些外侨如发现有参加抄身等明显欺压中国工人行为的不予证明。否则仍予办理。这样做是否妥当?
以上各点请予批复指示。
1963年9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