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劳动人事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局关于发送《压力容器设计单位资格审批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05 06:49:03  浏览:883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劳动人事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局关于发送《压力容器设计单位资格审批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

劳动人事部锅炉压力容器安监局


劳动人事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局关于发送《压力容器设计单位资格审批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
劳动人事部锅炉压力容器安监局



国务院颁布的《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劳动人事部根据《条例》精神颁布的《“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规定对压力容器的设计单位,必须进行资格审批。这是提高压力容器设计水平和质量,保证压力容器
安全的一项带有根本性的措施。
为了通过对压力容器设计单位的资格审批,有效地整顿压力容器设计工作,进一步提高设计水平和设计质量,我局根据《条例》和《细则》的基本要求,针对前一段工作中所反映的一些共性问题,经与化工部、机械部等有关部门反复研究,拟定了《压力容器设计单位资格审批工作若干
问题的意见》,现发给你们参考。
望各级主管部门与各级劳动部门密切配合认真做好这次对压力容器设计单位的资格审查批准工作。
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请及时告诉我局。

附: 压力容器设计单位资格审批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
一、关于审查的依据和范围
1.凡从事压力容器设计工作的单位,均必须按照《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的规定及本意见的要求,进行设计资格的审查批准。
2.对确具有设计条件的压力容器制造单位,一般只允许设计与其制造的产品类别、品种范围和产品类型相同的压力容器,但必须按上款的要求进行设计资格的审查批准。

3.对压力容器的使用单位,一般不受理其压力容器设计资格的申请和审批。如因设备更新或修理而需设计某些自用的压力容器或部件,则允许其自行设计,但该设计必须送交已具有同类别、同品种压力容器设计资格的单位审批、签章后,方为有效并准予制造、使用。负责设计审批的

4.压力容器产品的设计,应符合原国家劳动总局颁发、确认的相应规程和规定以及它们引用的其他规范、标准。对上述规程等适用范围以外或尚无明确规定的产品,则应符合相应的部颁标准,或应提供充分的设计依据。
5.各种压力容器的类别和品种范围的划分和确定,按《细则》中附件4的统一规定。如需作特殊限制或说明者,应在其中的备注栏中注明。
二、关于审查的原则和重点
1.根据《细则》2.1.5项规定负责设计单位资格审批的主管部门,应派出审查小组或人员,对申请压力容器设计的单位进行审查,并由审查小组或人员提出审查报告。审查小组中应有相当于压力容器设计审核人员水平的工程师。必要时,劳动部门应派员参加。
对于直属国务院主管部门的单位,如无省级代管部门,其设计资格可统由其国务院主管部门审批、劳动人事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局备案。
2.坚持资格审查与整顿压力容器设计工作相结合。建立、健全各种设计管理制度、工作程序和技术责任制,严格安全技术法规和标准的执行,提高压力容器的设计水平和质量保证。
3.严格坚持《细则》2.1所列各项条件,并以设计工作管理、设计审核人员资格和实际设计水平及质量保证为审查的重点。
4.压力容器制造单位申请压力容器设计时,其设计资格的审查工作,可以与制造资格审定工作一起进行,也可以单独进行。
5.对在本意见发出之前已获得主管部门批准的设计单位,凡不符合本意见要求的,应重新审查或部分复查;符合本意见要求的,可只补报必要的资料和补办必要的手续。
三、关于设计单位的申请和受检准备
1.申请压力容器设计的单位,应根据《细则》2.1的规定和本意见的要求,在做好设计工作整顿的基础上,向负责审批、备案工作的主管部门和劳动部门提出“压力容器设计申请书”或申请报告。
在设计申请书或申请报告中必须提出“压力容器设计申请范围表”。设计范围表应包括:申请设计的压力容器类别名称、品种范围名称、典型产品名称及其主要设计参数(压力、温度、介质、材料、结构型式、几何尺寸等)和设计规范。
进行通用性或成套装置中压力容器设计的单位,在设计申请书或申请报告中还应注明通用设计或成套装置的名称和规模。
2.申请压力容器设计的单位,在提出设计申请时,还应向负责审批、备案的主管部门和劳动部门报送下述资料:
(1)有关设计单位基本情况的综合材料。包括:人员、机构设置、设计历史、设计管理概况、设计手段和近五年来的实际设计项目概况等。
(2)承担压力容器设计工作的设计人员、审核人员、主要技术负责人(包括压力容器设计技术负责人,下同)和单位技术负责人的名单。名单中应填明本人文化程度;毕业学校、专业、时间;技术职称;设计工作职务;从事压力容器技术工作时间以及压力容器设计经历或工作简历等

压力容器设计的审核人员和负责压力容器设计审批的主要技术负责人,须经本单位技术负责人同意并经本单位考核批准或任命。
经批准取得《压力容器设计单位批准书》的压力容器设计单位,必须把上述人员的名单报送负责设计资格审批、备案的主管部门和劳动部门以及承担压力容器设计文件备案工作的劳动部门备案存查,并随后每年定期报送一次,如有变动还应随时报送。
(3)各种设计工作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各级设计人员考核制度;技术责任制度;设计文件审批、更改、签署制度;设计条件审查制度;图纸管理制度;标准化管理制度;设计工作程序以及设计质量评定制度等。
(4)本单位或本部门有关压力容器设计的技术规定(不包括公开发行的规范、标准)。
(5)对仍需复用的旧有压力容器设计文件和资料的清理情况或处理意见。
3.提供一种以上典型压力容器的设计文件。包括设计任务书(或工艺条件书)、设计计算书、设计说明书和设计图纸等。
所有设计和审核人员,均应准备设计图纸备查。
四、关于审批内容和要求
1.审查、核实压力容器设计技术力量(包括数量、专业、职称、设计经验、设计水平等)是否与所申请的压力容器设计范围相适应。
2.抽查考核设计人员、审核人员和主要技术负责人是否具备压力容器设计方面的专业知识,是否熟悉有关规程、规定、规范、标准和技术条件并能正确执行;审查实际设计文件和图纸是否正确和严格贯彻执行标准以及设计水平和质量。重点在审核人员的水平。
3.检查是否具备必要的设计手段。包括:现行规程、规范、标准、常用设计手册以及绘图、计算工具等。
4.检查各项必要的设计管理制度和责任制是否建立并贯彻执行。
5.审查近几年来主要设计项目的设计文件和设计质量。
6.检查仍需复用的旧有压力容器设计的清理或处理情况。
7.各主管部门应根据《细则》和本意见的上述原则要求,制定具体的审查或检查要求和执行办法,并送同级劳动部门备案。对不具备基本条件或尚未建立设计管理工作正常秩序或设计技术力量不足、设计质量差、不严格执行规程、规范、标准的单位,不能予以批准或应限期整改后再
重新审查。
8.审查小组在完成对设计单位的审查后,应向负责设计资格审批的主管部门提出“审查报告”,并发送劳动部门。“审查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审查小组组成、审查工作概况、审查内容和结果以及审查小组的意见和建议,并附上必要的资料或记录。
9.主管部门根据《细则》和本意见的要求,对符合条件的设计单位,应及时签署《压力容器设计单位批准书》,并送交同级劳动部门。
劳动部门对设计单位报送的设计申请书和有关资料,以及主管部门签署的《压力容器设计单位批准书》和“审查报告”,如无异议,应及时在《压力容器设计单位批准书》中签盖备案印章,并退回主管部门;如有异议,应在三十天内向主管部门提出,必要时有权进行复核。
10.《压力容器设计单位批准书》按《细则》附件5格式,8开面铅印,由各部统一印制(我局也代印部分,需要者可预订)。其中,“批准机关代号”和“批准书顺序号”,各部应作统一规定。
《压力容器设计单位批准书》一式五份,由批准机关统一颁发给设计单位,并分送给部、省(市、自治区)两级的主管部门和劳动部门(均加盖“副本”字样)备案、存查。
五、关于压力容器设计文件的备案
1.设计单位应将第三类压力容器的下述设计文件,报送所在省、市、自治区劳动局(厅)备案:
(1)设计计算书(包括强度计算和安全附件计算等);
(2)设计总图和主要受压元件图。
2.劳动部门对压力容器设计文件的备案,是对设计单位实行监督检查的一种重要方式,其主要任务是确认该设计是否有效(包括人员资格、签署程序、设计资格和设计规范等)和是否严格执行现行安全技术法规。一般不要求在报送的文件上签盖备案标记或回函认可,但对无效或违反
安全技术法规的设计,劳动部门应肩负起监督检查的职责,予以纠正。



1983年5月4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案情:2010年9月份,犯罪嫌疑人黄某、胡某、罗某达成诈骗共谋,欲用一个内装纸板并在纸板上裹有一张百元钞票的方形包裹进行行骗。在找准行骗目标鲁某后,由胡某上前假装向鲁某问路并借机闲聊,闲聊过程中黄某骑摩托车经过,并迅速将该包裹丢在二人面前,胡某上前捡起该包裹称:“我捡到了两万元钱”,并故意将包裹内看得到钱的部分拿给被害人鲁某看。鲁某信以为真,胡某便约鲁某到路边树林里去分钱,这时同案犯罗某便来到树林中,问二人是否捡到了他丢失的两万元钱,胡某、鲁某否认捡到两万元,罗某坚持要求胡某、鲁某将随身携带的钱掏出来给自己查看并拍照。后罗某将鲁某的4200元钱装在一个黑色塑料袋内用手机拍照,在拍照时趁鲁某不注意之际把装有4200元钱的塑料袋调包后还给鲁某,得逞后胡某、罗某迅速离去。

  分歧意见:对黄某、胡某、罗某实施的丢包加调包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存在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三犯罪嫌疑人的行为构成诈骗罪。三犯罪嫌疑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其行为构成诈骗罪。

  第二种意见认为,三犯罪嫌疑人的行为构成盗窃罪。三犯罪嫌疑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被害人未察觉的情况下,秘密窃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其行为构成盗窃罪,虽然三被告人相互协作,设置骗局,但被害人的财物始终未脱离其本人的控制,而被告人调包的行径,是在受到同案其他被告人的干扰之下,致使被害人注意力有所分散,而调包的过程极其短暂,不易察觉,但被告人得到被害人钱财系秘密窃取行为的实质显而易见,并非被害人“陷于错误认识,而自愿将钱交与被告人”,因此,本案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应以盗窃罪对三被告人定罪量刑。

  分析: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在现实生活中,诈骗罪和盗窃罪是两种多发犯罪,有时候在行为方式上存在着一些近似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区别这两种不同犯罪:

  第一、要明确其基本概念。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通常认为,该罪的基本逻辑为: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受到财产上的损失。也就是说,诈骗罪要求被害人基于行为人的欺诈行为对事实真相产生错误认识,进而出于真实的内心意思而自愿处分财产。在这里形成了一系列的因果关系:由于行为人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使得被害人产生了错误的认识,这个错误的认识又导致被害人做出了有利于行为人的处分财产的行为。在这个因果链条上,欺诈行为是起因,是行为人所有活动的集中。错误认识不仅是连接欺诈行为与处分行为的中介,也是行为人的骗财行为能否得逞的关键。如果行为人的欺诈行为不足以使被害人对事实真相产生误解,被害人自然不会做出对自己有害却对行为人有益的处分财产的行为。处分行为是结果,它实现了财产在被害人与行为人之间的转移,使行为人的犯罪目的最终得逞。

  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窃取是指以非暴力胁迫手段,违反财物占有人意志,将财物转移为自己或者第三人占有。首先,窃取的手段是和平的,窃取行为只针对财物而不危及被害人的人身,以此与抢夺、抢劫等取财行为相区别。其次,行为人取得财物违背被害人的意志,即被害人是不愿让行为人取得财物的,至于窃取行为是否秘密则在所不问,这一点应与传统观念上的一味强调盗窃必是秘密窃取理念相分离。再次,窃取行为是排除被害人对财物的占有支配和建立新的占有支配关系的过程,倘若只是破坏了被害人对财物的占有支配关系而未能建立新的占有支配关系,就不是窃取行为。

  第二、财产损失是否是被害人处分财产的行为所导致。

  通过上述对者两种犯罪概念、含义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虽然诈骗罪和盗窃罪都属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侵犯财产型犯罪,但盗窃罪属于违反被害人意志取得财产的犯罪,而诈骗罪属于基于被害人有瑕疵的意志而取得财产的犯罪,成立诈骗罪要求对方陷入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由于诈骗罪与盗窃罪属于两种不同的犯罪类型,所以需要严格区别,而区分两罪的关键在于被害人是否基于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被害人处分财产的是诈骗罪,没有处分财产的是盗窃罪。诈骗罪与盗窃罪属于一种相互排斥的关系,不存在同一行为同时成立诈骗罪与盗窃罪,二者处于观念竞合关系的情况。因此,正确理解和认定“处分行为”,就是区分盗窃罪与诈骗罪的关键。

  本案中鲁某虽然已经受骗了,但他并没有因此而产生将这4200元现金转移给罗某支配或控制的处分行为与处分意思。在当时的情况下,即使鲁某将这些现金交给罗某进行查看和拍照,根据社会的一般观念,鲁某当时仍然支配和控制着这4200元现金,即罗某当时并没有事实上支配和控制这些现金,至于后来罗某取得这些现金的支配与控制完全是其秘密调包行为所致。故三人应构成盗窃罪而非诈骗罪。

  点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类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各种犯罪也呈现复杂化、多样化的趋势。盗窃罪和诈骗罪均属于侵犯财产型的犯罪,这两种罪在主观、主体及侵犯的客体方面均一致。通过对本案的分析,认为诈骗罪与盗窃罪的主要区别在于财产提交是否是被害人处分财产的结果。在司法实践中,要严格贯彻执行罪刑相适应的原则,就必须正确区别此罪与彼罪,这样才能保证刑罚与罪质相适应、刑罚与犯罪情节相适应、刑罚与罪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既保证了刑事审判的严肃性,体现法律权威的准确与公正,也保障了被告人的依法享有的基本权利。通过对本案的评析,使我们得出了区别诈骗罪和盗窃罪的一些标准和方法,虽然观点不尽成熟,但对于刑事案件中那些相互交织、较易混淆的罪名的区别,提供了思路,开拓了视野,可资借鉴。

  作者单位:云南省宁蒗县人民检察院

锦州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辽宁省锦州市人民政府


2005年锦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6号

现发布《锦州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市长


二○○五年十月二十一日

锦州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的监督管理,防治机动车排气污染,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辽宁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机动车,是指以燃油、燃气为动力能源的各种车辆,但铁路机车除外。本办法所称机动车排气污染,是指机动车上路行驶向大气环境排放污染物所造成的污染。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市行政区域内机动车排气污染的防治。
第四条市、县(市)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环保部门)是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的主管部门。
第五条机动车排放污染物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以下简称排放标准)。
第六条机动车排放污染物的检测,必须执行国家和省颁布的排放标准和检测方法。机动车检测单位和检测人员必须具有国家规定的资质和资格,并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七条对机动车排放污染物状况实行申报登记制度。拥有在用机动车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所在地环保部门申报车辆的型号、数量、已使用年限、排气污染等情况,并接受所在地环保部门的抽查检测。环保部门应当对所申报的车辆与公安机关提供的车辆的有关数据进行核实比对。
第八条政府鼓励使用清洁能源的机动车,推广使用经国家认定的机动车排气污染治理技术、装置及机动车油料添加剂。
第九条机动车不得使用含铅汽油等不符合国家和省油品质量标准的车用燃油。销售车用柴油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配备能有效去除胶质、灰分等杂质的过滤设备。销售车用燃油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在所销售的燃油中加入符合国家标准或者省标准的清洁剂。
第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销售、进口污染物排放超过排放标准的机动车。
第十一条生产、销售机动车排气净化装置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建立产品质量检验制度,并在产品的标识上标明质量保证期及其他法定事项。安装使用机动车排气的净化装置,应当遵守国家规定的安装使用技术要求。
第十二条机动车维修企业,应当按照防治大气污染的要求和国家有关技术规范进行维修,使机动车达到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第十三条使用机动车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经省环保部门委托的检测单位进行机动车排气污染年度检测,经检测符合排放标准的,由环保部门发给《辽宁省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检测合格证》。实施机动车排气污染年度检测,公安机关应予以配合。
第十四条公安、工商等部门应当配合环保部门加强对进入旧机动车交易市场交易的车辆的检查和监督,防止污染物超标的机动车在市场交易。
第十五条机动车经抽查检测或者年检时排放污染物不符合排放标准的,机动车的使用单位和个人,必须进行维修和治理,维修治理期间和维修治理后,经检测仍不符合排放标准的,机动车不得上路行驶。
第十六条报废机动车回收企业拆解报废机动车,应遵守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采取措施,防止污染。禁止报废机动车上路行驶。
第十七条环保部门有权对管辖范围内的机动车排污单位进行现场检查,被检查单位不得拒绝检查或弄虚作假。实施现场检查,公安机关应予以配合。
第十八条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销售车用柴油未配备过滤设备,车用燃油未加清洁剂的,依据相关规定,由环保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十九条违反本办法第十条规定,销售、进口超过排放标准的机动车,由环保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下罚款;对无法达到规定排放标准的机动车,没收销毁。
第二十条超过标准排放污染物的机动车上路行驶的,由环保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一条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报废机动车上路行驶的,依照相关规定,由公安机关收回机动车号牌和机动车行驶证,责令报废汽车拥有单位或者个人依法办理注销登记,可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二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拒绝环保部门现场检查或者在被检查时弄虚作假的,环保部门可以根据不同情节,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或者处100元以上1000以下罚款。
第二十三条实施行政处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环保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由市环保局组织实施。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